2005年3月9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九版:读图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东海母女第一哨
江勇兵 蒋黎明 陈国勇 文/摄

  在玉环县的深水良港大麦屿,有一个闻名军内外的义务海防母女观察哨。3月6日至7日,我们来到了这个哨所。在一间砖木结构的老房子里,我们见到了58岁的陈潘珠,她是4个女儿的母亲,也是母女哨所的负责人。
  1987年4月,玉环县人武部拟在大麦屿港旁建立民兵海防观察哨,经再三择址,最后勘定陈潘珠家是观察和监控海面的最佳位置。当人武部派人去征求陈潘珠意见时,这位朴实的渔家妇女愉快地接受了,谈及报酬时,她连连摆手,表示一分钱不要,只尽义务。
  18年来,陈潘珠和她的4个女儿先后成为义务哨员。南京军区原副司令员郭涛中将等多位将军曾亲临观察哨所,感动地称其为“东海母女第一哨”。
  1987年4月16日,陈潘珠与大女儿王白羽激动地从县人武部部长手中接过军事望远镜。从那天起,母女俩就立下一条规矩:宁愿千日执勤无事,不可一天离岗不防。观察执勤极为枯燥,而母女俩始终坚持24小时不间断观察海面。观察执勤最怕遇上恶劣天气,天气越恶劣,就越要加强警备。每年台风季节,母女俩就索性穿上雨衣,到码头上、阳台上观察。
  转眼间,大女儿王白羽到了出嫁年龄,1990年,老二王海静接替了姐姐的班。王海静处处以大姐为榜样,学习上刻苦、业务上求精,在各级民兵业务考核中脱颖而出。1991年,省军区特招王海静入伍。二女儿要走,自然是三女儿王海仙接班。当时,海仙在温州市某皮鞋厂任车间主任,月薪达3000多元,由于她工作踏实肯干,厂里说什么也不愿放她走。无奈,陈潘珠3次赴温州,终于说服了厂方,将女儿带回家乡。如今,陈潘珠的4个女儿已相继出嫁,现已33岁的王海仙,自己也做了妈妈,她在照顾好儿子的同时,每天还痴痴地和母亲一起,坚守着“母女哨所”的神圣岗位。
  采访时,王海仙回忆说,有一次,海面上黑得伸手不见五指,她到码头上记录完潮位,正欲返身时,见一艘停泊在港内避风的轮船正冒浓烟。她立即用手电向屋内的母亲连连发出信号,母女俩一面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赶往出事地点,一面向有关部门报告。经过半小时的扑救,火势终于得到了控制,船员全部被救上岸。
  翻开“母女哨所”18年来的值班记录本,上面清清楚楚记录着每天船只进出港的有关数据、潮位、风速、风向、气候变化等等。当我们采访结束准备离开时,母女俩说:“个人苦点是自己的事,观察是国家的事,我们会一直干下去的!”